炒作还是颠覆?
2025年3月,艺人黄子韬突然宣布进军卫生巾行业,以“透明化生产”为核心卖点,全网掀起轩然大波。
黄子韬在直播间怒斥卫生巾行业乱象,宣布亲自下场做卫生巾,并承诺打造“透明工厂”,24小时直播生产过程,接受全网监督。
他还说卫生间全部都是机械化生产,第一个拿到产品的就是用户。这番话让他收获了一波好评。
4月11日晚,黄子韬上线直播间,再次介绍他的卫生巾工厂和产品。
上线4.95万单1分钱试用卫生巾,卫生巾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被抢购一空。
有趣的是,就在黄子韬官宣前一个月,小米创始人雷军在一场公开活动中被问及“是否考虑跨界卫生巾”时,一句“只要市场需要,小米什么都能做”引发热议。
尽管雷军未明确表态,但消费者已自发呼吁“求雷军救救卫生巾行业!”。
两大跨界案例的碰撞,揭开了一个残酷真相:卫生巾行业早已积弊重重,亟需一场颠覆性变革。
卫生巾作为女性刚需品,近年却屡曝黑幕。
央视3·15晚会曝光的“回收料翻新”产业链触目惊心。
厂商将使用过的卫生巾残次品重新加工,甚至混入医疗垃圾,生产环境脏乱、工人徒手操作,产品菌落超标数百倍。
2025年初的“卫生巾集体塌房”事件更让消费者心寒。
多品牌被曝使用劣质棉、荧光剂超标,甚至有消费者自测发现吸水速度仅20m1/分钟(国标要求>30m1/分钟)。
乱象背后,是行业的痼疾。
87%消费者担忧“黑心棉”,但80%品牌依赖代工,原料溯源成谜。
现行国标允许长度误差±4%,导致标注240mm的产品实测仅230mm,消费者直呼“偷工减料”。
行业毛利率超45%,但企业将60%预算投入营销,研发占比不足3%,技术创新停滞。
劣质产品以“白菜价”吸引消费者,却以健康为代价。
一位网友的评论“买卫生巾像开盲盒,赌的是命”,道尽女性消费者的无奈。
卫生巾市场看似繁荣,实则暗流涌动。
2023年中国一次性卫生用品市场规模突破1293亿元,其中女性卫生用品占比超5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