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三,《出师表》残稿递藏有序,清代时进入内府,被乾嘉道等帝王视为“至宝”。清亡后流落民间,后辗转流落到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,经碳14、纸张检测和专家鉴定,确认为真迹。因此,我们再临摹时不用担心被误导。
《出师表》残稿纵23.5厘米、横183厘米,存51行、250余字,字径大小约3.5厘米,从开篇至“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”一句为止。字字敦厚扎实,刚柔并济。先空中取势,起笔或藏锋、或露锋,落笔后有蓄力、调锋、轻重的变化,行笔纯以中锋,笔画骨肉匀称、浑实饱满,笔力雄健,转折处方圆并用,极富韧性与张力。
结字欹侧多变,因字赋形,整体取横势,内紧外松,俯仰顾盼,欹正交杂,楷行结合,章法严整,墨色枯润变化自然,有层次感,全卷精到细腻,堪为典范之作。将此作细细临摹,把每个字蕴含的技巧吃透,我们便能直入晋唐门庭了。
而今,我们将李邕《出师表》进行了超高清1:1复制,见此作如见原作,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,便于您临摹和欣赏。如果您感兴趣,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!
页码:上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