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电影《援军明日到达》还没有上映,就引发了如此大的舆情,可能是各方都没有预料到的吧。不过,有接近电影主创团队的朋友告诉我,制片方对于方先觉的历史是非常清楚的,包括他最后投降的那段历史,电影里面也做了较为平衡的交代,但是,电影在做宣发的时候,因为方先觉的扮演者于和伟太有名了,宣发团队就想用于和伟拉一波流量,没想到导致很多网民以为这部电影就是在“歌颂”有投降污点的方先觉个人。这可能是目前对于这一波舆情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吧。具体情况如何,我们还是等电影6月28日上映后再评判。

2)我在腾讯工作三年,有一个非常大的感受就是:很多时候,争论,并不是为了分个输赢,而是帮助彼此看到自己视觉和认识上的盲点,最终达到求同存异的效果。这几天,我看了很多网友的回复,也看了一些其他朋友的文章,对我很有帮助。我原来看的材料,对于方先觉确实有“美化”的成分,对于他最终投降的细节,也有故意淡化、掩盖的成分。参与有关方先觉的争论,对我很有帮助:

——“后沙月光”在文章里解释说,“蒋介石既需要用衡阳保卫战激励民众并维护自己的威望,又需要用衡阳保卫战堵住美国人的嘴(罗斯福建议由史迪威接管中国战区指挥权),他只能把方先觉继续捧起来”。这很好地说明了,为什么有些文章在评价方先觉时,有故意抬高,并淡化投降细节的做法;

——还有好几个朋友都提到,毛泽东当年在《解放日报》社论里称赞参与衡阳保卫战的将士,是在得知方先觉投降的消息前,后来真相大白后,我方对方先觉的投降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;

——另有朋友提到,在衡阳保卫战中,衡阳市市长兼警备司令赵君迈动员衡阳民众修建防御工事,在阻击敌人时效果显著,这一点却被很多人忽略了;

——还有朋友找到方先觉在解放战争中挖掘、轰炸我军烈士陵园,并遭到我方报纸严厉批判的材料;

我觉得这些材料都很好,确实让我对于方先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,而这也是争论的真正价值——帮助我发现自己视觉和认知上的盲点,让我自己的认识更深刻、更接近真相。

3)我觉得,到了这个时候,评价方先觉其实并不困难,也没有太大的争议了。方先觉领导第十军将士英勇抗战,在内缺粮弹、外无援军的时候,坚持了48昼夜,给敌人造成了极大的打击,打出了国威,这值得称赞;与此同时,方先觉最后变节、投敌,甚至要求见汪精卫,并对着日本媒体说了很多吹捧日军的话,这就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犯下了严重的错误,必须加以批判。只要我们本着实事求是、一码是一码的态度,在如何看待方先觉的问题上,就不会出现太激烈的对立。

2024 iliulians.cn 冀ICP备20014711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