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一个银发老人珍藏着她唯一一张“所谓”的全家福——一张报纸上报道用的新闻图片,她的父亲身穿军装提着摇篮中的婴儿,那是一家人最后一次团圆,也是她最后一次见到父亲,彼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婴孩,而那张唯一“拼凑”出的全家福成了她对父亲唯一的念想。

还有耄耋的侄子怀念自己从未谋面的大舅,在临行前,他给自己的弟弟写下了字斟句酌的嘱托,仿佛知道一去就是永别。还有那些迟来的信,更具催泪效果。里斯本丸已经沉没,船上的青年已经沉入海底,家人才收到其离开香港前写下的企盼团聚的信……

电影的高光时刻,献给了那位船难的亲历者,在最绝望的时候,他遇到了中国渔民,渔民把他们救上了船,他看到渔民的刀,正感到害怕,渔民却用刀削了白薯给他吃。

他们没有衣服穿,渔民就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穿上,把他们打扮成本地人的样子,甚至在日本人搜查的时候,帮助三名英军躲过了追捕。

电影里方励重走了渔民为英国军人送饭的石头缝,道路阴暗逼仄,但善良的渔民带来的希望,像是石缝中的阳光一样耀眼。

第三点让人惊叹的是,方励在呈现繁杂史料的同时,也娴熟地运用技术让观看者身临其境,这样的视觉效果让我想到了彼得·杰克逊的一战纪录片《他们已不再变老》。

在那部片子里,视效狂魔彼得·杰克逊把所有的黑白影像修复上色,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战争氛围。而由于里斯本丸没有那么多的黑白影像,方励使用了3D渲染2D的方式,用动画还原出激烈的战争场景,和令人窒息绝望的船难空间。整个渲染的过程长达三四个月。目前看来,效果不输彼得·杰克逊的一战纪录片。

而这也是他尝试多次后才实施的方案,在这之前,他曾经花了半年时间,请了央美的雕塑家根据照片做人物雕塑,光学扫描成数字模型,再做动态捕捉、渲染,但发现这样做出来,人物虽然鲜活,但缺了一点历史瞬间定格成永恒的震撼,于是半年的时间金钱投入全部放弃。

在最初,方励以为做这个电影最多一两百万,但是8年过去,他付出的成本已经无法计数了,这个电影已经超越了一个项目,成为他的使命和心愿,它是属于历史的,是留给东极岛和所有里斯本丸事件后人的不朽故事。

和《百鸟朝凤》一样,《里斯本丸沉没》这样的电影也许注定不会在影院获得多少排片。但这样的电影恰恰是属于大银幕的,是值得每一个观众去影院体验的故事。这种来自真实的千钧之力,胜过暑期档所有用力过猛的电影的总和。

但我想,这一次方励已经不那么在乎票房了,这是他的又一次任性,只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。他已经开始了新的征程,这一次的任性,他准备投入到寻找马航MH370的项目中,原因很简单,“有一个朋友在那架飞机上,他的女儿就在我的公司。”

原来,这么多年过去了,那个义气,浪漫,愿意在金钱至上的时代保留一份理想主义纯粹的方励,一直没变。

2024 iliulians.cn 冀ICP备20014711号-3